漫游苏黎世湖

文化 2019-12-09 11:29:41

大凡到过瑞士苏黎世的人,没有一个不为她繁荣发达的金融业所惊叹。这座被人们称为全欧洲最富有的城市,聚集了全球120多家银行总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然而,苏黎世更让人震撼的是位于城市周边的苏黎世湖。她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苍翠挹秀的景色着实让人流连忘返。

在一个初冬的时节,我们来到了这里。那天清晨,太阳在薄薄的雾中放着红光,城中的空气格外地清新。我们匆匆用过早餐,便沿着市区的利马特河向苏黎世湖走去。利马特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穿过苏黎世市区,最后流入苏黎世湖。这条河将苏黎世市分为东西两岸,东岸是新城区,西岸是老城区。河的两岸陈列着几个世纪以前的古建筑。利马特河的水如泉水般清澈见底。陪同参观的当地人告诉我们:“利马特河有苏黎世‘母亲河’之称,河水可以直接饮用”。听罢当地人的介绍,我好奇地来到河边,用手捧起晶莹剔透的河水,送入口中品尝,果然有一股清凉甘甜的味道。我把手中剩下的水往空中一撒,顿时水珠在空中放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我当时想,这么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流经城中的河水,竟然这样清澈洁净,真是不可思议。使我对真正的生态优美的城市有了新的认识。在利马特河岸的绿荫的街上约莫行走了半个多小时,我们便来到了苏黎世湖的堤岸。站在堤岸上放眼望去 ,岸边停放着各色的帆船和游艇。湖面上的白色天鹅、野鸭和鸥鸟在水中游弋,而白天鹅最多。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到来惊扰了它们。忽然有一只白天鹅伸开翅膀,在水中扑腾几下,“嗖--”地一声往空中蹿去。顿时,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一层层的涟漪。此情此景,让我们又惊又喜。在停靠帆船和游艇的码头上,我们挑选了一艘乳白色的机动船作为我们这次湖中游览的工具。这是一艘两层的游艇,坐在船舱内也可以看清两岸的风光。随着一阵机器“突突突”的轰鸣声,我们的游船便渐渐地驶离了码头。透过船尾玻璃窗可以看见,平静的湖面上顿时耕出了一道道波浪。这蜿蜒起伏的波浪,使码头上停靠的船只不停地涌动起来。坐在船舱内,听着船只拍击湖面的声音,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到湖水的洁净。在船舱休息一会之后,我们登上了船顶。时值初冬,迎面吹来的微风夹带着几分寒意,但为了看到湖上这么美好的景色,我们全然不顾。极目远眺,天显得格外蓝,与湖水一色。远处是高峻挺拔的阿尔比斯山,绵亘着重峦叠嶂,那高峻的山峰仿佛与天相接,过去是只有在电影或电视里才能看到她的身影。这会儿我们一览无余地可以一睹她的雄姿。山顶是长年不融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看的我们眼睛都花了。积雪下面是茂密的树林,远远望去一片翠绿,使人赏心悦目。

船在湖中缓缓的前行,我们目不转睛地观赏着两岸风光。岸上不远处是起伏的山峦,山峦脚下是徐缓的坡地。坡地上是一片被秋霜染红的树林,一幢幢红色、白色、褐色别墅掩映其中,看上去美丽极了。再往前,是一片望不到边际的葡萄园和果园。偶尔还可以看到人们在葡萄园来来往往劳作的身影。

突然,远处传来了一阵阵乐曲声。定睛望去,只见一艘巨大的游轮朝我们开来。船上挂着各色的彩旗,在微风的吹拂下徐徐飘动。船上各种霓虹灯渐次闪光,人们在甲板上开怀畅饮,阵阵歌声不断飞入我们的耳际。正当我们为这眼前的情形纳闷时,陪同我们参观的当地同志向我们介绍到:“每年的十一月初,正是苏黎世的葡萄酒节。这个节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大游轮上欢度节日,品尝世界各地的美酒。”听着当地同志的介绍,看到眼前轮船上欢乐的气氛,我们也好像分享到了葡萄酒节的快乐。我想全世界产葡萄和出葡萄酒的地方,远远要比苏黎世著名,但人们却把葡萄酒节放到了这里的游船上。不能不说,苏黎世美丽优雅的环境是吸引全世界游客和全世界葡萄美酒来这里举办节日的重要原因。

船仍在缓缓的行驶。金色的阳光照在湖面上,波光潋滟,晃得我们的眼睛都有点睁不开了。初冬时节,暖暖的阳光照射在我们的身上,使人十分舒畅。朝湖上望去,可见湖水碧蓝,清澈见底。虽然湖水很深,但仍然可以看见湖底的沙砾、水草,不时有一群群鱼儿从我们的船边游过。湖面上有几只鸥鸟时而掠过水面,时而又腾空飞起。这些鸥鸟对我们的到来没有丝毫的畏惧,好像是这明净的天空、清澈的湖水就是为它而存在的。

欣赏着蜿蜒起伏的山峦、平川、草地、森林、葡萄园和村落,体味着洁净的湖水和明静的天空,我们真有一种进入仙境的感觉,长久地被这景色所陶醉。我们甚至想,造物主对这方土地太偏爱了,将这么好的自然环境都安排到了这里。我们不禁对这里的人有些嫉妒了。陪着我们参观的人,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对我们说到:“其实这里的优美生态环境,也是走过了一段弯路的。最初,这里的原始自然生态是很好的。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城市工业化的加快,这里吸引了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产生了大量工业污水、生活垃圾,并通过利马特河向湖中直排。河水、湖水被严重污染。有很长一段时间,这里天鹅、鸥鸟、鱼类等动物不见踪影。水质严重恶化,城市和湖面臭气冲天。苏黎世湖成了藏污纳垢之所,利马特河、苏黎世湖成了臭水的河湖,恶劣的生态环境迫使人们纷纷搬离这里。”看我们听得全神贯注,陪同我们的当地人清了清嗓子又继续说到:“面对惨痛的现实,这里的当局者痛定思痛,下了最大的决心治理污水和生活垃圾。”他还举例说明了当局者决心之大。在城里建设了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城市污水系统,使用了上千个地下摄像机监测下水道情况。城市里的工业和生活污水要经过多个环节处理后,完成全部净化程序才能流入利玛特河,进入苏黎世湖。他最后加重语气说到:“政府规定流入苏黎世湖的每一滴水都必须经过处理!”听罢他的介绍,我们钦佩的目光不仅停留在苏黎世湖优美的生态环境上,更钦佩当局者治污的远见卓识和过硬的措施上。

船在湖中转了一个弯,缓缓地往回行驶了,而我的思绪却还在前行。欣赏着苏黎世湖两岸的湖光山色,体味着当地人对苏黎世湖过去和今天变化中所流露出来的自豪感,一个不曾有过的感悟开始在我的脑中生成。我在想,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要经历许许多多的曲折,经过一次曲折,人们就会做一些调整。这个调整有时好像是向旧的方向的回复,就好像是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如同眼前苏黎世湖的演进过程一样。在最早的农耕文明阶段,这里的人们保留了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空气、水、土壤都没有污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打破了原生态的文明平衡,一方面带来现代的生活方式,享受了更便捷的生活;另一方面,却造成了生态的破坏。于是人们又花费许多的精力来治理,在保留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活方式同时,去修复生态,化解工业城市化带来的污染,使生态环境尽可能向原生态的面貌回归。但又绝对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更高层次的回归……

 

作者简介:宋建民,男,湖南石门人,湖南省作协会员,省书协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理事,省政协第十一届常委,曾在文艺报、湖南日报、长沙晚报副刊发表多篇散文,著有《穿越时空的风景》《探索集》等散文随笔作品,任《民国学案》1-4卷副主编。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

首页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寻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