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

名家展示2F 2014-05-27 17:07:42

吴冠中(1919— 2010),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吴冠中艺术年表
1919年 出生
8月29曰,吴冠中诞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北渠村。父亲吴爌北,务农兼乡村小学教员。

1926年 7岁
入吴氏小学一年级就读,从缪祖尧先生学画。

1930年 11岁
在吴氏小学初小(一至四年级)结业,考入和桥镇县立鹅山高小,在学校寄宿。

1932年 13岁
小学毕业,考入省立无锡师范学校。

1934年 15岁
完成三年师范初中,改而投考浙江大学附设工业学校电机科。

1935年 16岁
结识杭州艺专学生朱德群,受其影响,放弃电机科,投考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36年 17岁
违父命考入杭州艺专预科,师事李超士、方干民、王子云等先生。

1937年 18岁
抗日战争爆发。
是年冬,校长林风眠率领杭州艺专师生,乘木船撤离杭州,到诸暨县乡下。随后又辗转迁校到江西贵溪。

1938年 19岁
春,杭州艺专由江西迁至湖南沅陵。
由国立艺专预科升入本科,从常书鸿、关良学习油画。同时亦学习中国画。

1939年 20岁
春,随国立艺专经贵阳至昆明。
取“吴荼茶”笔名,此后在画面单署“荼”,成为他画作上的签名。

1940年 21岁
年初,国立艺专在云南安江村籍用古庙为校舍上课。
是年秋,国立艺专迁往四川壁山。
由于战时环境限制,缺乏油画材料,转入国画科,师从潘天寿学习国画。

1941年 22岁
随国立艺专迁至四川重庆松林岗。
转回西画科。

1942年 23岁
自国立艺专毕业。在重庆某小学做代课教师,后在重庆大学建筑系任助教。课余时间在中央大学听中国文学课。
12月,作品《静物》参加在重庆举办的第三次全国美术展览会。

1943年 24岁
春,“吴冠中作品展”在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行。
决心赴法国学画,在戏剧家焦菊隐和附近天主教堂法国神父的辅导下认真学习法语。
与重庆女子师范学生朱碧琴相识相爱。

1946年 27岁
夏,教育部办理本年度留学生考试,吴冠中以美术类各科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
冬,与朱碧琴在南京结婚。

1947年 28岁
7月,从上海乘“海眼”号美国邮轮赴欧洲,到意大利那波里港,转乘火车赴法国,8月25日抵巴黎。
进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进入杜拜(J•Dupas)教授的工作室研修绘画。
晚秋,长子可雨在宜兴出生。

1948年 29岁
转入苏弗尔皮(J•M•Souverbi)教授工作室。
夏,去意大利和瑞士,参观博物馆和古代文化遗址。
作品在巴黎春季沙龙展和秋季沙龙展出。

1949年 30岁
继续在巴黎的学习。夏,去英国伦敦学习英文。

1950年 31岁
夏,由马赛乘船回国,到北京,等待分配工作。
秋,经杭州艺专同学董希文介绍,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预科教素描,任讲师。
妻、子由江苏宜兴迁京,在东城东四魏家胡同租房居住。

1951年 32岁
在中央美术学院的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西方现代绘画,并表露个人艺术观。
夏,住东城大雅宝胡同美院宿舍。
次子有宏出生。

1952年 33岁
在文艺整风中受批评,被斥为“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堡垒”,所作人物画被批判为“丑化工农兵”。因不愿按政治模式画人物而改画风景。
三子乙丁出生。

1953年 34岁
年初,调往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教素描和水彩画。迁居清华园。

1954年 35岁
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
去山西五台山、陕西华山写生。

1955年 36岁
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

1956年 37岁
经张安治推荐,应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卫天霖邀请去该院工作,任副教授、油画教研室主任。
到浙江绍兴写生,作品《鲁迅故乡》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
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7年 38岁
到山东大鱼岛、江西井冈山、瑞金等地写生。

1958年 39岁
学校假期,到山西洪洞县写生。

1959年 40岁
到海南岛写生。
《美术》杂志发表井冈山写生作品及文章《井冈山写生散记》。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吴冠中风景画小辑》。

1960年 41岁
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改制为北京艺术学院,油画系成立吴冠中工作室。
暑假期间回故乡宜兴写生。
作《花果山》、《故乡之晨》。

1961年 42岁
由中国美协组织,与董希文、邵晶坤前往西藏写生,在西藏各地停留五个月。秋末冬初先后在拉萨和北京举办三人写生展。
作《扎什伦布寺》、《佛壁》等。

1962年 43岁
谋将父亲迁居北京未成,吴爌北在宜兴老家因饥荒患浮肿病去世。
《谈风景画》在《美术》2月号发表。
作《妇人像》。

1963年 44岁
到浙江富春江、雁荡山写生,作画六十余幅。
作《富春江上打渔船》。

1964年 45岁
北京艺术学院建制撤销,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
年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大幅油画风景《井冈山》以及《北国春晓》、《春雪》。
8月,在北京戒台寺为人民大会堂作大幅油画《青松红日》。

1965年 46岁
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高年级师生去河北任县参加农村“四清”运动,半年后患肝炎,回家疗养。

1966年 47岁
“文化大革命”开始,自毁作品以及所藏外国画册、书籍。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红卫兵到家查抄,被禁止绘画、写作。

1967年 48岁
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接受批判,学习“毛著”,劳动、检查。

1968年 49岁
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接受批判,学习“毛著”,劳动、检查。

1969年 50岁
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接受批判,学习“毛著”,劳动、检查。

1970年 51岁
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往河北获鹿县李村解放军驻地接受“再教育”,带病参加劳动。

1971年52岁
在农村劳动,接受“再教育”。

1972年 53岁
3月,接受部队安排,到河北邢台某师油画学习班辅导美术创作。在邢台作《柏坡岭》等多幅风景画。
开始在劳动间隙作画,常背粪筐去写生,被学生戏称为“粪筐画家”。作《房东家》、《南瓜与鞋》、《麻雀》、《野菊》、《瓜藤》、《高粱与棉花》、《玉米》等。
冬,获准探亲,与妻子经桂林去贵阳探望病中岳母。作《漓江新篁》、《桂林山村》、《黔灵山》等。

1973年 54岁
4月,接上级通知,返回北京为北京饭店作巨幅壁画《长江万里图》,为准备创作素材,与黄永玉等人经上海到苏州、无锡、南京,溯江而上到重庆。
作《紫竹院早春》、《水田》。

1974年 55岁
为宾馆绘画的任务中止。作《太湖鹅群》、《山间春色》、《70年代上海》、《长江山城》、《硕果》。
开始作水墨画。

1975年 56岁
到山东龙须岛及崂山写生,作《青岛红楼》、《崂山松石》,作《御花园》、《北京松》、《向日葵》。

1976年 57岁
春,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在山东胶东“开门办学”,归途登泰山。作《龙须岛》、《滨海渔村》、《苗圃与白鸡》、《小院春暖》、《松魂》等。
夏,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作《松柏参天》、水墨《漓江新篁》。
12月,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开始画巨幅油画《长江三峡》。

1977年 58岁
2月,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所画《长江三峡》完成,为其代表作之一。
3月,为鲁迅博物馆画绍兴水乡,到绍兴写生,作油画写生16件。
10月,到厦门、鼓浪屿、武夷山、井冈山、韶山等地写生,作《武夷山林场》、《鼓浪屿院落》、《墙里春满》、《苗圃》、《井冈山主峰》等。

1978年 59岁
3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回国后首次个展“吴冠中作品展”。展览期间为师生作《在绘画实践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体会》学术演讲。
去昆明、丽江,作《玉龙山下丛林》。
应鲁迅博物馆邀请,作巨幅油画《鲁迅故乡》。

1979年 60岁
3月,参加北京油画家自发组织的艺术社团“北京油画研究会”。
4月,“吴冠中绘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北京展出结束后被邀请到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广东、广西、山西、辽宁等省巡回展出,并应邀随展往各地讲座。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作《长江三峡》,为首都机场作《长城》,到四川大巴山区写生。
5月,在《美术》杂志上发表《绘画的形式美》。
秋,去湖南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大幅风景湘绣作画稿,顺道游张家界,在报刊撰文盛赞张家界之美,张家界由此名声大振。
11月,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作《乐山大佛》、《笋林》。

1980年 61岁
春,带学生到苏州甪直写生;为北京香山饭店作水墨画《长城》。夏,到舟山群岛写生,秋天到贵州雷公山、锦屏、清水江写生。
3月,在《美术》杂志发表《造型艺术离不开人体美的研究》。10月,在《美术》杂志发表《关于抽象美》,引发有关此问题的论战。
作《碾子》。

1981年 62岁
春,北京市美协主办“吴冠中新作展”,到宜兴农村写生。
夏,到新疆讲学、写生;到北京十渡和宜兴写生。
冬,以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团长身份赴西非尼日利亚、塞拉利昂、马里访问,同行美术家詹建俊、刘焕章。途经巴黎时与老友朱德群、熊秉明、赵无极会晤。
作《交河故城》、《高昌遗址》、《白桦林》、《大漠》、《松魂》、《桑园》、《双燕》等。

1982年 63岁
由副教授升为教授。
2月,从非洲回国。在浙江乌镇、石塘渔港和陕西等地写生。作品参加日本东京“现代中国画展”、法国春季沙龙的“人民中国的美术”展览。
《人民文学》10月号发表《望尽天涯路—记我的艺术生涯》(原名《黄粱梦》),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吴冠中中国画选》(第一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东寻西找集》。
作水墨《春雪》系列、《补网》,为北京长城剧院作巨幅油画《井冈山》。

1983年 64岁
“吴冠中作品展”在江苏美术馆举行。
到江苏、浙江、安徽黄山写生,在四川大凉山彩谷参加火把节。
作水墨《汉柏》、《松魂》、《荷塘》、《狮子林》等。

1984年 65岁
任第六届全国美展评委,在沈阳参加评选油画作品。
到山西五台山、黄河壶口及河南龙门石窟写生,到长江三峡、四川大足、乐山和乌江等地写生。作水墨《咆哮》、《奔流》、《长河落日》、《葛洲坝》、《大江东去》、《佛》、《白皮松》等。
散文集《天南地北》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吴冠中中国画选》(第二辑)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5年 66岁
4月,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吴冠中新作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近年创作的具有抽象意味的作品。
4月,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和安徽美协在安徽泾县举办的“油画艺术研讨会”,在发言中提出此次会议是中国油画家的“泾县起义”。
5月,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夏,到吉林长白山写生,到江苏昆山、四川九寨沟等地写生。
文集《风筝不断线》和《吴冠中中国画选》(第三、四辑)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退休。
作《白桦》、《竹海》、《鱼乐》。

1986年 67岁
参加在香港举行的“现代中国画展”及研讨会。
到山西五台山、黄河壶口及吕梁地区写生。
《吴冠中画集》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朱墨春山》、《山》、《瀑布》、《阿尔泰山村》、《山高水长》等。

1987年 68岁
4月,赴浙江天台山写生。
6月,赴印度参加“中国当代油画展”的开幕,并在印度写生。
9月,赴香港参加在香港艺术中心举行的“吴冠中回顾展”。
作《高昌遗址(二)》、《崂山松石》、《旅途》。

1988年 69岁
2月,赴新加坡参加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及南洋美专举办的“吴冠中画展”开幕式,在新加坡写生。
5月,在北京创作巨幅水墨画《鹦鹉》;6月,为北京饭店作巨幅水墨画《清、奇、古、怪》。
作《秋瑾故居》、《武夷山村》、《长城》、《是花是草》。

1989年 70岁
1月,在北京贵宾楼饭店作巨幅油画《雪山》。
2月,创作巨幅水墨画《小鸟天堂》。
3月至4月,应日本西武百货店社长山崎光雄的邀请,赴巴黎写生。
6月,偕夫人到美国参加旧金山中华文化基金会举办的“吴冠中作品巡回展”开幕式并在美国写生。画展同时出版大型画册《吴冠中画集》。
10月,赴山西河曲黄土高原写生,作《天际黄河》。
12月,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自选文集《吴冠中文集》。

1990年 71岁
2月至3月,在香港讲学。
5月,赴新加坡参加“吴冠中水彩水粉画展”开幕式并讲学,同时出版同名画册。11月,为筹备“吴冠中眼中的香港”画展,偕夫人赴香港写生。
中国外文出版社与四川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吴冠中画集》中、英文版。
台北艺术家出版社出版《吴冠中画集》。
本年创作油画二十余幅,水墨画六十余幅。

1991年 72岁
3月,妻朱碧琴患病住院,为此暂停作画。
4月,荣宝斋出版《吴冠中山水画谱》。
7月,在法国驻华大使馆接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
9月,整理家中所存画作,不满意者一律淘汰,共烧毁油画、水墨、水彩作品200余幅。
10月,赴太行山写生。
作《昼梦一》、《紫藤》、《乡音》、《长白山下白桦林》等。

1992年 73岁
3月15日—5月10日,赴英国伦敦参加大英博物馆主办“吴冠中—20世纪的中国画家”画展开幕式,同时出版同名大型画册,英国BBC电视台拍摄同名专题片。在英国北部和南部地区写生。
9月,应中央电视台之邀赴家乡江苏宜兴及吴县、甪直、光福、周庄等地拍摄吴冠中专题片《生命的风景》。
11月17—23日,赴日本东京参加“吴冠中画展”开幕活动,并到九州等地写生。
作《莎士比亚故里》、《情结》、《乡音》、《桥乡》、《英国乡村旅店》等。

1993年 74岁
1月,东方出版社出版吴冠中文集《望尽天涯路》。
11月,赴法国出席巴黎塞纽齐东方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走向世界的中国画家—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开幕式。
11月30日,委托中央工艺美院向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起诉书,状告上海朵云轩和香港永成古玩拍卖公司拍卖假冒他名义的伪作《毛泽东肖像—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侵犯姓名权和名誉权。
作《黄河》、《沉沦》、《野草闲花》、《林间》、《夜渔港》、《春如线》等。

1994年 75岁
3月,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5月,随中国政协代表团访问北欧四国(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比利时。
9月,访问印度尼西亚并写生。
作《荒漠》、《消失的巷》、《印尼舟群》、《挪威山水》等。

1995年 76岁
1月,《光明日报》刊出吴冠中文章《黄金万两付官司》。
3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文集《吴冠中谈艺集》。
9月28日,中国首例假画侵权案一审结案,吴冠中胜诉。被告不服判决,上诉。
10月,赴香港出席由香港市政局和香港艺术馆主办的“虚白斋国际研讨会及20世纪中国绘画展览”,“叛逆的师承—吴冠中”为其中之专题展。
作《江南屋》、《忆故乡》、《林鸟》、《红蜻蜓》、《青高粱》等。

1996年 77岁
2月,《我读石涛画语录》由北京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3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朵云轩及香港永成拍卖署名吴冠中的《毛泽东肖像—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伪作案,作出终审判决,原告吴冠中胜诉。
5月,与李政道共同主持“科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瓜藤》、《忆江南》、《野藤明珠》、《荷塘春秋》、《红蜻蜓》、《点线迎春》等。

1997年 78岁
5月,赴台湾出席台湾历史博物馆等单位主办的“吴冠中画展”开幕式。
11月,《笔墨等于零》在北京《中国文化报》发表。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翟墨著《圆了彩虹—吴冠中传》。
作《雪山》、《遗忘的雪》、《夕照华山》、《老重庆》、《故宅》等。

1998年 79岁
8月,率学生赴河北坝上采风。
11月,参加中国油画学会等单位主办的“当代中国山水•油画风景展”。
作《苦瓜家园》、《黄河》、《沉浮》、《恶之花》、《舴艋舟》等。

1999年 80岁
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画外话•吴冠中卷》。
11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吴冠中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同时举行了吴冠中向国家捐赠作品仪式和“吴冠中艺术学术研讨会”。
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三卷本《吴冠中文集》。
作《墙上因缘》、《邂逅》、《春风桃柳》、《四合院》等。

2000年 81岁
4月,赴江苏、浙江写生。
10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名画家精品集—吴冠中》。
作《帆与网》、《窗》、《长日无风》、《夜航》、《都市之网》等。

2001年 82岁
10月,赴安徽写生。
11月,访问海南。
作《生命》、《双喜》、《红楼》、《依附》、《春风》等。

2002年 83岁
3月,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通讯院士。
3月,参加香港艺术馆举办的“无涯惟智—吴冠中艺术里程”画展及相关活动。
4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做眼睛白内障治疗手术。
8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画里画外吴冠中》
9月,赴陕西考察天然林保护工程。
10月,访问云南边境地区。

2003年 84岁
1月,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吴冠中2001年作品年鉴》和《吴冠中美文美画系列》四卷本。
10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四卷本《生命的风影—吴冠中艺术专集》。

2004年 85岁
1月,完成自传《我负丹青》。
2月,30年前所作油画长卷《1974年•长江》在家中被重新发现。
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 》。
“情感,创新—吴冠中水墨里程”世界巡回展首站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开幕。之后,移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月中,患病入住北京医院治疗。
“吴冠中《1974年•长江》油画长卷特展”在中华世界坛举办,同时出版同名专辑画册。
8月,康复出院。

2005年 86岁
1月,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集《画外文思》。
5月下旬,患病,入住北京医院治疗。
6月中旬,康复出院。
9月,上海美术馆举办“吴冠中艺术回顾展”。同时出版大型画册。赴上海参加画展开幕活动,向上海美术馆捐赠六幅精选作品。
作水墨画《晚香》、《自家江山》、《孤峰夕照》、《黑蜻蜓》等五十余幅,书写“汉字春秋系列”作品三十余幅。

2006年 87岁
8月,经典代表作油画长卷《1974年•长江》、水墨画《石榴》、《江村》无偿捐给国家文化部,并永久珍藏故宫博物院。
8月27日,“吴冠中《1974年•长江》等作品向国家无偿捐赠仪式暨吴冠中历年捐赠作品汇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太和门广场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同时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出版大型画册。
12月,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吴冠中荣誉文学博士。

2007年 88岁
2月,《吴冠中文丛》七卷本编辑出版工作启动,收纳吴冠中近150万字的学术思想理论、文学散文随笔作品。
8月31日,国家“十一五”重点文化出版项目《吴冠中全集》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在京举办新书发布暨吴冠中艺术研讨会。《吴冠中全集》共9卷,绘画作品8卷(收录画作2048件),文集1卷。
10月15日,《沧桑入画—吴冠中艺术展暨吴冠中艺术研讨会》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举行。
作墨彩画《落红》、《秋声赋》、《老树昏鸦》等近五十幅。汉字春秋系列《夸父》、《树轮》、《足印》等近20幅。

2008年 89岁
1月10日,《南方周末》发表吴冠中访谈录《“就是一个体制问题”》引发强烈争议。
3月,《吴冠中文丛》(七卷本)团结出版社出版。
3月至5月,“吴冠中走进798——吴冠中2007年新作展”举办。“吴冠中走进成都——吴冠中2007新作展”于四川省博物馆举办。“吴冠中走进重庆——吴冠中2007年新作展”于重庆美术馆举办。“吴冠中走进上海——吴冠中2007年新作展”于上海五角场800号艺术空间举办。
4月和12月,无偿捐献上海美术馆81幅代表作,其中包括30幅油画、36幅墨彩画和15幅素描写生。作品涵盖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不同时期创作风格。
5月,《吴冠中2007年作品年鉴》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6月,苏州博物馆邀请举办“又回苏州——吴冠中2007年新作展”。
9月2日,无偿捐献新加坡美术馆113幅代表作,包括63幅水墨画、48幅油画、两幅书法。作品创作年代从1957年到21世纪初,全面表现不同时期创作风格。
9月,委托苏富比拍卖墨彩画手卷《长江万里图》,拍卖所得将悉数捐赠清华大学设立的“吴冠中科学与艺术创新奖学基金”。
10月,《吴冠中画作诞生记》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

2009年 90岁
1月至2月,上海美术馆举办“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同时出版《吴冠中:我负丹青》大型画册(上海书店出版社)和《不负丹青——吴冠中艺术评传》(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2月至3月,中国美术馆举办“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展”。
4月至8月,新加坡美术馆举办“风筝不断线——吴冠中捐赠作品展”。

2010年 91岁
2月,《思考的回声——吴冠中艺术研究与评论》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水天中、徐虹主编。

6月25日,在北京逝世。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

首页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寻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