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能力的日渐提升,国内民众在出境旅游时往往已经不想再选择跟团游的形式。更多的情况下,他们希望能够自行定制旅游路线,获得更高的自由度。
在此情况下,包括携程在内的OTA平台已经推出了一些定制旅游路线的产品。而一些创业公司也希望争夺这个新兴市场,其中“候鸟旅行”就是这样的一个新平台。
候鸟旅行创始人刘国柱对界面记者透露,2015年,国内出境旅游的消费额达到了6888亿元,其中定制旅游的消费为1019亿元,占总消费额的比例为15%左右;而在利润上,定制旅游的利润大约有150亿,利润率能够达到30%左右,相比而言,跟团和自由行产品的利润率仅有个位数。与此同时,传统定制旅游服务的流量转化率低,刘国柱预测,这个比例仅有不到1%。
总体而言,定制出境旅游这一细分领域,市场规模大,利润率也相对可观,这让曾经在华为担任多年高级项目总监、并有外派非洲和欧洲经历的刘国柱看到了深挖潜力的空间。
不过除了流量转化率低外,定制出境旅游在具体运营上还有两个问题:成本控制和数据匹配。如何在确保产品符合用户独特需求的同时,保证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不会太高,这是包括候鸟旅行在内的一系列涉足该领域的创业公司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人都想做定制旅行的产品,但其实没那么好做,”刘国柱告诉记者。
为此,候鸟旅行开发了一套旅行产品定制系统。刘国柱介绍,这款系统覆盖了to B和to C两个环节。在to C端,系统能够与用户及时沟通,得知用户的真实需求;在to B端,建立了一个数据库,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现存的旅行产品库,给出可调控的匹配关系。他表示,这一设计能够避免旅游产品出现同质化的情况。
刘国柱说,在获知用户的需求和相关信息后,候鸟旅行的系统能够在10分钟内根据信息设计好2-4个旅游产品,供用户选择。他估计,这一过程的效率,比传统的旅行社定制提高了20-30倍。
在用户给出选择后,系统也会立刻联系供应商,并在24小时内给出报价。刘国柱表示,自己在华为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商旅资源,在机票方面,他们以直连航司系统等方式预订;而当地旅游资源则是通过与第三方公司的合作来获取。
信息系统的搭建,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人力成本大大降低。刘国柱对记者说:“对于传统旅游产品提供商而言,一旦规模扩大,投入的人力成本就会更大;但候鸟旅行的信息系统能够减少这部分的成本。”与此同时,数据库的加入也使得用户需求匹配的准确性有所提高,刘国柱希望,这个系统能帮助候鸟旅行在成本和匹配上取得平衡。
候鸟旅行的微信公众号在2015年11月正式上线,而经过大半年的发展,现在公司已经在网页和微信端都有所布局,数据库中包含的数据点已达数万个,覆盖全球超过4000个城市。
刘国柱透露,现在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定制产品的服务费,对于一个4-6人的旅游团队,公司在提供定制服务时会抽取10%-15%的佣金。他说,截至目前,候鸟旅行的营收已经超过了1000万元,并且一直保持盈利。
除了候鸟旅行之外,现在市场上还有不少同样提供定制旅游服务的创业公司,包括世界邦、6人游、我去等。但在刘国柱看来,这个市场仍处于初始阶段,大家关注的是尽可能地获取市场份额。之后,除了提供定制旅游服务之外,候鸟旅行还会提供游记分享等服务,逐步提高用户黏性。
刘国柱表示,候鸟旅行的账上还有不少现金流,因此在运营上还处于一个比较健康的阶段。他还透露,现在候鸟旅行已经完成了数百万元的天使轮融资,而Pre-A轮融资也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