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在京隆重召开

2018-05-11 12:07:00  中国影响力网 

2018年5月10日,正值第二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以“民族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主办,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承办。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驻会主席胡立新、著名知识产权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杜颖教授、中国知识产权报社商标周刊杨林平主编、中华商标杂志编辑翟潇宇主任等众多业界专业人士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兼民族品牌知识产权中心主任、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识产权部主任吴新华律师主持。



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主席胡立新、炜衡所党委副书记杨明律师分别做会议致辞。



胡立新主席在讲话中提到,品牌是国家形象的名片,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是一个商标大国,却远远不是一个品牌强国,我国商标申请和注册的数量众多,但在国际甚至是国内,品牌的知名度以及品牌所负载的商誉都远远不及众多国际品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越来越多的民族品牌走出国门,如华为联想、海尔等。与此同时,由于商标意识薄弱,也有大量民族品牌在海外遭到抢注,加强我国民族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迫在眉睫。胡主席在讲话中还提出了对民品委知识产权中心今后工作的几点要求,他指出,第一,要以民品委知识产权中心为平台,吸引、整合知识产权领域专业资源,加强对民族品牌保护的相关理论探讨,研究解决民族品牌保护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完善相关立法积极献计献策。第二,要发挥炜衡律师事务所的专业特长和规模优势,为广大会员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切实为会员单位排忧解难,对会员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会员单位培育、管理、保护自主品牌的能力。第三,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倡导“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民族品牌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这方面,民品委知识产权中心还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民族品牌企业走出去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做好预警防范工作、危机处理工作,为民族品牌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为加强民族品牌保护的法律支撑,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知识产权中心设在炜衡律师事务所,举行了授牌仪式。



在嘉宾发言、讨论环节,各位嘉宾各抒己见,广泛讨论民族品牌文化建设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困惑,并探讨解决方案。



中央财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杜颖教授发表了精彩的演讲。杜颖教授指出,民族品牌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从民族与世界的二元分层出发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品牌应该指的是中华民族的品牌。从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的隶属关系来看,民族品牌又有狭义的理解,即从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二元分层出发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品牌指的是少数民族品牌。概念虽有广狭之分,原理则是同出一辙,品牌塑造和保护的立体思维同源同宗,路径和模式大同小异。但从狭义的民族品牌塑造和保护的视角观察,相关矛盾更集中,典型性更强,探讨的意义更大。因此,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的作用非常重要。杜教授还提到民族品牌塑造和保护必须采用立体化思维模式,这一方面是因为品牌本身是一个立体概念,既有市场和营销的内涵,又蕴含丰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品牌评估也是以商标为内核,涵盖专利、版权、企业文化、商业信誉等各个要素的综合判断结果。另一方面,品牌的养成和保护,也必须从上述综合维度入手,立体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运营、市场推广、文化宣传等多手段和途径,讲好中国故事,打造民族名片。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可以充分发挥纽带作用,集合专家的智慧,发动业界的力量,打通品牌确立、维护、产业推广、文化提升的链条,助推民族品牌做大做强、从中国走向世界。



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秦烺基于在娱乐行业的多年经验,深有感触提到当前娱乐行业版权保护的困局,权利人维权成本高、收益小、见效慢,亟待与法律人士共同寻求有效解决方案。



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齐渊博倡议考虑民族品牌文化的标准建设,提升民族品牌整体保护水平,建立民族品牌自信心。



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兼信息传媒产业促进中心常务副主任徐磊谈到品牌建设是系统性工作,因此建议品牌保护工作需要提供服务包,包括营销、文化、法律等几个方面的专业人士共同为企业提供品牌服务,而不是几方面专业人士割裂的提供服务。同时建议法律人士用企业能听得懂的语言与企业沟通,这才能帮助企业准确、深入的了解如何开展品牌保护工作。



中华商标杂志编辑翟潇宇分享了中华商标协会的工作,并在民族品牌建设方面提出与民族品牌文委员会合作推进的建议和方案,有利于共同做好民族品牌保护工作。

研讨中,大家谈到我国现在已经是商标注册数量大国,但除了少数优质品牌之外,我国民族品牌在国际上尚缺乏竞争力、影响力。究其原因,除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因素外,还有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品牌保护意识薄弱。企业在经营中忽视品牌培育、运用、管理与保护,导致企业缺失核心竞争力,乃至由于商标被抢注、被侵权而陷于困境。在合资经营中,一些优秀的民族品牌权益流失。第二,品牌保护能力欠缺。我国民族企业普遍缺乏品牌保护专业机构与人员,在维护品牌权益方面知识、资源、能力储备不足。第三,海外维权渠道不畅。在我国民族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所在国法律法规及司法程序的了解,一旦发生品牌被抢注等问题不能及时、有效采取措施,有时甚至不得不放弃艰苦开发的海外市场,造成重大损失。

针对我国民族品牌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经研讨,大家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第一,在国家层面,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品牌培育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立法,建立健全与国际规则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第二,在法律执行层面,要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专业技能,加强行政与司法机关的执法协作,切实保护民族品牌;第三,在企业层面,要增强品牌保护意识,做好品牌资源储备与战略布局,不断提高创造、运用、管理、保护自主品牌的能力;第四,在社会公众层面,要树立尊重、爱护民族品牌的观念,为民族品牌的振兴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五,在民族品牌海外维权层面,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快速反应机制,为我国民族品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与会嘉宾形成共识,品牌是系统性工作,需要营销、文化、法律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今后要加强不同行业的交流。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作为平台和枢纽将致力于增进交流,为民族品牌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指引。

此次民族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今后将以知识产权中心为平台,依托炜衡律师事务所规模与专业优势,吸引、凝聚知识产权领域专业资源,为打造出更多具有高价值和市场号召力的民族品牌助力,为民族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保驾护航。

 

热门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