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30日,中国文保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主席、中国民族品牌促进网总编辑、中国民族书画院院长胡立新,中国文保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浙江工委主席邵建华、副主席郭城与杭州市委办公厅巡视员胡征宇,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副秘书长林晓红就如何打造复合型社团共享平台,构建城市品牌建设与发展新模式进行座谈交流。
胡立新首先分享了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赴淳安、磐安、东阳、义乌等多地考察调研成果,特别是分享了义乌在城市治理中如何加强对民族社区治理与建设的经验,也对杭州的城市治理与品牌建设成果给予充分肯定,杭州的城市治理与品牌文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近年来,城市治理和城市品牌建设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共同重视和关注。城市治理不仅仅是决定一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还是影响这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途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治理不仅仅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生活秩序的建设和维护,事实上,城市管理日趋表现为对城市品牌这一代表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所进行的维护和管理。城市品牌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城市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结合,更是一个城市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它具有不可取代的文化内涵和独树一帜的专属价值,一个好的城市品牌能够使城市争取到更有利的地位、更多的机会、更丰富的资源,能够挖掘和吸引经济增长要素,大幅度提高城市竞争力。城市品牌是城市环境、经济活力、文化底蕴、精神品格、价值导向的综合体现,拥有创造财富的巨大潜力和持续创造新价值的巨大能量,它能够引起人们的意识、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并且为城市创造形象、信誉和声望,是宝贵的文化和经济资源,是最有价值的城市无形资产。构建城市品牌,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要从当前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吸收别的城市建设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市民的具体生活情况和当地的文化现象等一系列问题,建设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打造属于能带动自身发展的品牌,积极扶持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城市经济,指定产业法规和政策,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产业结构的平衡,充分利用区位资源,培育名、特、优品牌产品,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胡立新说:“新时代背景下,习总书记作出了让民族品牌大放光彩的重要指示,倡导对民族品牌的复苏与发扬光大。品牌的意义远不局限于对地方对区域,更对城市乃至对国家都具有重大战略作用。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与“两山理论”发源地,在落实品牌建设与发展上走在前列,准确的说应该是有责任、有条件、有使命走在前列。杭州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区位发展优势,更应利用好自身条件做好对民族品牌的弘扬与发展,为城市品牌建设创造新样本,提供新模式。”
杭州市委办公厅巡视员胡征宇充分肯定了胡立新的发言并就杭州城市品牌发展情况作简单介绍,他指出,当今时代,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而品牌的内涵是文化、是特色。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战略资源,已成为企业、城市甚至国家竞争的焦点。对一个企业来说,品牌是市场竞争致胜的金钥匙;对一个城市来说,品牌就是城市发展的标杆和旗帜。杭州从最初的“生活品质之城”发展成现在的“人文+科创+国际化”世界名城,杭州城市品牌走上了从聚焦到发散的道路。通过顶层设计、价值提取、受众铺垫、传播网络构建,杭州形成了一个360度的城市品牌传播管理生态圈。由之前的政府单一主导逐步开放为由知识界、媒体界、行业企业界、党政界“四界联动”构建的“多层复合”的新型社会主体,共同推进杭州城市品牌的建设与发展。与此同时,他也希望在现有个性化服务下,加强平台化建设,寻求各方共通之处以形成社群关联,将品牌文化、品牌社会制度、商业模式三者结合,来促成新的社会生态。打造更成熟、完善的城市品牌建设与发展新模式。
胡立新强调苏东坡文化旅游节的创新与亮点即在于希望通过苏东坡这一大IP,打造杭州城市文化代表品牌,树立独有的城市符号和记忆。
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副秘书长林晓红对苏东坡的文化品牌价值予以高度赞同,并提出要深度挖掘苏东坡文化,将其置于杭州城市文化IP的高度上来做。她指出:“杭州品牌存在独立且分散的问题,如:西湖、运河、良渚等均局限于独立发展。因此,打造一个能代表杭州城市文化的真正意义上的大IP非常有必要。”并希望双方能够深入合作,将苏东坡文化旅游节做出高度与标识化,共同打造独具杭州代表的城市文化大IP。也希望双方在未来各类活动中能够互相借势,互相推动,共同促进城市品牌的建设与发展。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